丽水市2021年一季度电子信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季度,我市电子信息行业增速迅猛,各项指标向好,整体呈现欣欣向荣的喜人态势,逐步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亮点。
一、运行态势:电子信息行业恢复性高速增长
(一)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生产稳健增长。
一季度,丽水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1.75亿元,同比增长40.8%;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37.2%,各县区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均实现了大幅增长,景宁、松阳、青田、莲都区属、缙云均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其中景宁县增幅最大,1-3月累计增长293.2%。
一季度,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42.17%;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9.93亿元,同比增长79.44%,工业总产值20.92亿元,同比增长65.02%。
(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嵌入式系统软件引领增长,信息技术服务仍为主导。
一季度,全市嵌入式系统软件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实现收入9006.87万元,同比增长194.82%,是推动我市软件业务收入增长的主动力。1-3月,全市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累计实现1.92亿元,同比增长10.96%;软件产品收入4412.56万元,同比增长69.71%;信息安全收入累计实现57.2万元,同比增长105.39%。
1-3 月,我市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为58.74%,为我市软件业务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嵌入式系统软件占比27.58%;软件产品收入占比13.51%;信息安全收入占比0.18%,信息安全领域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三)电子信息制造业利润高速增长,国内大循环强劲。
1-3月,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16亿元,同比增长348.19%。出口交货值2.83亿元,同比增长52.28%,产品内销率85.82%,比去年同期增长2.53个百分点,国内市场依然是电子信息产品销售的主阵地。
(四)电子信息制造业主导产品为电子元件,智能硬件设备销售收入实现大突破。
根据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产销存报表显示,一季度,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集中在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信息机电产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电子测量仪器、智能硬件设备等。其中电子元件1-3月产量3.83亿只,实现销售收入2.34亿元,同比增长86.9%,占总销售收入58.6%,为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产品。本年智能硬件设备销售收入相较去年同期实现大突破,增速最快。
二、当前面临困难与挑战
1.产业基础依然薄弱。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体量小。2020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6.89亿元,仅占全省的0.67%,为杭州的1.09%和宁波的6.28%,处于全省的末位集团。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3.04%,数字经济距离成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还有较大差距。
2.区域发展不平衡。1-3月,莲都区(包括丽水开发区、市直园区)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占比全市软件业企业数79.66%,软件业务收入1.84亿元,占比全市56.26%,缙云县软件业务收入8537.15万元,占比全市26.12%;1-3月,莲都区(包括丽水开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9.68亿元,占比全市46.28%,缙云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4.24亿元,占比全市20.26%,莲都、缙云是全市电子信息行业主要聚集地。与之对应的,遂昌、庆元、云和三地软件业务收入为零,庆元电子信息制造业基本属于空白。
3.电子信息行业人才引留难。我市引进电子信息行业人才少,同时,本地高校数字化专业毕业生留丽就业生源极少,沪杭等大都市人才“虹吸”现象明显。数字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整体仍显匮乏,成为制约丽水数字经济发展障碍之一。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1.政策规划引领发展。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精心谋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三化”协同发展为主线,积极培育数字核心产业集群,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数字新基建,推动整体智治精密智控体系,努力让数字经济成为丽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抓手。发挥《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态工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政策效用,推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
2.大力实施“双招双引”工程。重点围绕半导体全链条、数字经济主导产业等,着力推动延链补链强链。集中精力抓好投资项目落地、项目开工、项目进度、项目投产等环节,推动未动工的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动工建设。
3.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助力我市电子信息行业发展。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抢抓数字化改革红利,着力提升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