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胡献如发布《丽水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发布时间:2023-04-26 14:39     访问统计:    信息来源:丽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4月14日,全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推进会召开,市领导吴舜泽、楼志坚出席并讲话。会上,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献如发布《丽水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一、指导思想

要立足丽水市独特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产业基础,以中医药制造业为核心,着力企业培育壮大和产业链企业招引,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推动一二三产全链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浙江现代中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新高地”“长三角中医药康养目的地”“全国植物提取科创高地”。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营业业务收入超100亿,培育亿元以上企业20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2家。到2030年,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40万亩以上,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营业业务收入超300亿,培育亿元以上企业40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5家,100亿元企业1家。

三、重点领域

一是特色药材种植

重点推动中药材种植业品质发展,促进处州本草丽九味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到202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其中新增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

二是植物提取制品

重点针对食药用菌、中药材、茶叶、油茶等优势品种,采用最先进的高效分离技术,提取多糖、多酚、香氛等植物提取物。到2025年,招引一批领军型企业,培育亿元以上企业12家,植物提取制品销售额三年翻番。

三是保健食品

重点发挥“龙泉灵芝”“庆元香菇”等品牌优势,打响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打造2-3个市场销量大的标志性保健食品。到2025年,招引知名龙头企业2家,新增保健食品生产企业5家、注册制批件3个、备案制批件10个。

四是中药制剂

重点推动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医院中药制剂和畲药的精细化、名品化、道地化开发。到2025年,力争1-3个中药创新性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或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获批。

五是美妆产品

重点推进纳爱斯全链生态产业项目建设,支持医疗美容行业发展,建设新模式营销平台。到2025年,建设1个美妆产品生态产业综合园,新招引美妆生产企业5家,新增美妆新产品2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20亿元以上。

六是中医药康养旅游

重点建设中医药文化产业园、中药研学基地、工旅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食药同源药膳体验店,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5年,争创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5家,开发食药同源药膳50道以上,中医药康养旅游路线10条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是实施四大特色药材种植基地培育行动

在全市范围内重点推动灵芝、三叶青、黄精、铁皮石斛等四大特色药材种植,鼓励“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到2025年,庆元、遂昌、景宁等中药材重点县种植面积实现翻番,四大特色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

二是实施五大产业园建设行动

丽水开发区健康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植物提取制品、中药制剂,莲都美丽健康产业园重点发展美妆产品,庆元菌药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保健食品、植物提取制品,龙泉灵芝产业园重点发展灵芝等产品深加工,遂昌石练健康产业园重点发展三叶青等药植物深加工。到2025年,引进亿元以上企业20家以上,五大产业园初步成型。

三是实施五大中医药健康名品培育行动

大力发展中药材、健康食品等优势领域的大品种,到2025年,培育灵芝孢子粉、银黄滴丸、复方鱼腥草制剂等年销售额超5亿元的大单品5个。

四是实施五大示范企业培育行动

制定“一企一方案”,为中医药大健康企业量身定制成长计划,助推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到2025年,培育5家示范企业,向5亿级、10亿级、50亿级迈进。

五是实施五项支撑行动

建设处州本草丽九味展示馆;中医药文化产业园;中医药与健康现代产业学院;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每年组织一次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五、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工作组织领导

建立实体化工作专班,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月例会、季调度、年总结等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解决发展难题。

二是强化企业主体培育

强内育,培育一批链主型企业,加快推进一批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项目建设;强外引,招引一批产业链项目,努力招引对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主导型企业。

三是强化平台载体建设

培育一批创新载体,加强与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合作,推动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科创飞地等建设。

四是强化人才科技支撑

加强与中国药科大学等院校合作,对进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奖补政策倾斜,积极争创院士工作室和国医大师工作室。

五是强化品质品牌创建

提高丽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中医药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中药材质量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建立产品数字化质量追溯体系。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