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高质办成员单位:
现将《丽水市“1315”特色产业链培育工程行动方案(2023—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丽水市生态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4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丽水市“1315”特色产业链培育工程行动方案(2023—2027年)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浙政发〔2023〕4号)精神,大力推进我市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等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着力打造1个千亿级、3个五百亿级、15个以上县域特色百亿级产业链,加快生态工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毅笃行“丽水之干”,坚定“工业强市”方向不动摇,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为主攻方向,以“链长制”为牵引,切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统筹推进产业、创新、人才、政策和服务“五位一体”工作措施,加快形成以“1315”特色产业链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区域增长极主动力,以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驱动市域经济腾飞。
二、主要目标
到2027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规上工业亩均税收突破30万元、亩均增加值突破150万元,五大主导产业集群总产值超28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70%以上,基本形成产业链精准招商、创新链市域协同、服务链畅通关联的延链、补链、强链推进机制,个别领域比肩国际水平、特色细分领域国内领先。
——形成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1315特色产业链”。到2027年,培育形成精密制造1个千亿级产业,金属制品、时尚产业、新材料3个五百亿级产业,特色半导体半导体、机械装备、滚动功能部件、汽车空调配件、短途交通、智能家电、智控阀门、不锈钢、健康美妆、时尚革业、生物医药、时尚鞋服、竹木家居、木制玩具、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等15个以上百亿级特色产业链以及一批“新星”产业集群。
——基本形成国内领先、安全可控的产业基础。以“链长制”为牵引,聚焦产业链生态培育,实现有引领性研发机构、有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有大好高项目、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有核心竞争力的“五有”产业链县域全覆盖。力争在中医药大健康领域打造“链主型”产业生态,在特色半导体开发应用上形成产业链比较优势,在大数据应用与开发领域上引进策源性项目,在金属新材料高端领域形成特定进口替代能力,在自主时尚品牌和个性化定制领域形成引领消费新格局。
三、工作举措
(一)围绕产业链重塑招商链,大力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
紧盯五大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细分赛道抓招商。依托产业链图谱精准招引领军型“链主”企业,以及与产业链发展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关联性服务企业,以精准招商链带动产业链的倍增放大。全市各开发区(高新区)要整合资源,重点建强培优一条主导产业链。各级招商部门要组建由班子成员具体负责的模块化“产业链招商小组”开展精准招商。加大督促考核力度,定期听取各地链长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引的情况;提高产业链招商在全市“链长制”考评中的分值比重;将招商引进项目与本地产业链的匹配度作为招商引资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全市上下靶向聚焦重点产业链项目招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抢抓窗口期瞄准中医药大健康、元宇宙、新型储能、智慧交通和区块链等未来产业招引“链主型”企业。力争五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制造业重大项目500个以上,滚动谋划盯引百亿级重点招商项目5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双招双引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具体工作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各产业链链长单位落实,以下不再列出)
(二)围绕产业链聚合创新链,大力推进产业链创新体系建设。
坚持人才科技与特色产业发展精准适配,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深度融合,实现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孵化器、科技奖项零突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三个全覆盖”。到202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0%,新增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100家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深入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模式,加快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及应用,组织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引育产业链密切相关、配套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创新和关键技术应用成果,加快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创新成果转化。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构建“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队,每年新增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15家以上,实现规上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全覆盖。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认定培育一批开创性、奠基性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产品,到2027年,新增首台套产品50项以上。制定标志性产业链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推广目录,落实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开展首台套购销对接,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三)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大力推进人才培育和引领。
坚持“以产业定位科技、以科技索引人才”的总体思路,锚定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和需求,大力推动人才科技工作融合发展,构建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要素集聚、体制机制灵活的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人才科技体系。组织编制特色产业链科技支撑需求目录、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加快创新人才引育,强化人才对五大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撑,引进落地人才创业创新项目400个以上;引育省级海外工程师10名、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家30人、外国专家总数不少于150人,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不少于25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建好用好“浙里人才之家”等重大应用。深化科技人才多元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推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落实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聚焦科研人才获得感,加大对科研人员和团队的绩效奖励。(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经信局)
(四)围绕产业链打造政策链,大力推进产业链政策集成落地。
全力争取国家关于革命老区专项扶持政策支持,用好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一县一策”政策工具箱,抓好省“8+4”经济政策体系条条精准落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未来导向,为产业链提升制定“专属政策”。围绕产业链项目落地建设,系统谋划产业发展空间、能源等产业链要素“专属保障”措施,实现当年出让一批、新增储备一批的工业用地动态平衡的良性环循。按标准提足“腾笼换鸟”专项经费,重点用于盘活工业用地、企业整治提升、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完善等。制定链主型企业培育的专属政策,围绕产业链推进链主型企业培育,每条特色产业链确定2-3家重点企业,量身订制成长计划,打造一批以领军型企业为代表的产业链“链主”和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企业集群。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保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金融支持。(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建设局、市金融办)
(五)围绕产业链提升服务链,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建立市、县(市、区)领导挂帅联系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和1315特色产业链“链长制”,按照“双链长”+“链主型企业”+专家团队的架构组建产业链服务团,构建特色产业链“八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全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打造“丽即兑、码上办”企业服务品牌,将企业码平台打造成全市工业经济的展示窗口、政企沟通渠道,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深化企业服务例会制度、重点部门高频诉求化解制度、企业诉求“135”限时办结制度,真正做到精准发现问题、高效解决问题、合力破解共性难题。健全项目服务机制,全面推行覆盖项目全周期的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全流程代办,形成全方位的跟踪服务体系。探索实施政务服务“无感办”,推动企业“准入即准营”、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行政服务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1315”特色产业链培育工程取得实效,决定在全市生态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领导小组框架下,组建“1315”特色产业链培育工程工作专班,加强对产业链培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负责督促落实产业链提升的各项具体工作。专班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经信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委人才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健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双招双引”办、市金融办、市大数据局、市数发公司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
(二)强化分析研判。对标国内外分析产业链问题,跟踪分析国内外相关产业链动态趋势,及时提供决策咨询。建立产业链发展日常调度通报机制,形成能反映产业链发展成果的统计体系,强化产业链运行常态化监测分析,确保产业链稳定。原则上每条特色产业链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产业链提升工作。
(三)强化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链长”履职情况考核评价机制,按季对链长履职情况进行监测画像,年底开展履职情况述职,次年初组织开展年度履职情况综合评价;健全完善“链长制”工作考核督查机制,按月通报“1315”特色产业链培育工作完成情况,实行晾晒比拼,促进争先创优。开展“分区共竞”+“分业共竞”考核。
(四)强化宣传推广。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总结在推进“1315”特色产业链培育工作中的典型做法、特色做法和先进经验,以及特色产业链的发展亮点、链主型企业的突出创新成果等,会同宣传部门加强典型经验宣传报道、复制推广,形成齐心协力推动产业链提升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1.丽水市“1315”特色产业链培育工程工作专班方案
2.丽水市“1315”特色产业链培育工程行动方案目标体系
3.丽水市生态工业五大主导产业集群(1315特色产业链)“链长制”责任分工汇总表
4.丽水市生态工业五大主导产业集群(1315特色产业链)专家库
附件1
丽水市“1315”特色产业链培育工程工作专班方案
为全力推进1315”特色产业链培育工程,决定成立丽水市“1315”特色产业链培育工程工作专班,组成方案如下:
一、专班成员
组 长: 楼志坚 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组长: 何子儋 市政府副秘书长
胡献如 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成 员:李 斐 市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
雷绍丽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周再荣 市经信局副局长
廖旭青 市科技局副局长
丁硕科 市财政局副局长
陈喜民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晏利扬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周 贇 市商务局副局长
雷剑锋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
章晓斌 市卫健委副主任
王永伟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叶时扬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季泉泉 市“双招双引”办副主任
叶 峰 市金融办副主任
杜 战 市大数据局副局长
吴 毅 市数发公司副总经理
二、工作职责
工作专班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主要研究“1315”特色产业链培育工程建设重点工作、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审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相关工作方案,审核拟提交市政府领导协调或审议决策的有关事项,调度推进工作。工作例会根据研究内容需要可邀请相关单位列席。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由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献如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周再荣任办公室副主任,成员单位相关处室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