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浙江绿谷的庆元,块状经济特色明显,是全国竹木、铅笔、食用菌三大产业基地,“一朵菇、一支笔、一双筷”生态工业图谱极具辨识度。近年来,庆元积极克服区位远、总量小的叠加问题,用好“四力”建强企业家队伍,掀起产业振兴新攻势。
庆元县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出台《关于加快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的政策意见》《关于加快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产业政策,完善技术改造、机器换人、智改数转等扶持政策,给予企业梯度补贴。2023年全县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速55.9%,亩均增加值增速40%,均居丽水市第1。今年,庆元又出台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政策之惠支持工业增产、营销强市,帮助企业家“二次创新”再出发。
“以竹代塑”是竹产业发展风口,浙江双枪竹木有限公司投入9827万元资金建设日用餐厨具自动化生产基地项目。今年,发改、经商部门为企业家提供“一对一”指导和帮扶,帮助其成功争取到省“以竹代塑”专项资金640万元,为全省两个“以竹代塑”项目之一。
在用心呵护传统产业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新质生产力的扶持力度。通过梯度培育、精准指导,庆元企业家深耕市场、向新而行,全县已有3家企业成为省隐形冠军企业,创成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
庆元地处偏远山区,怎样才能将有限的人才盘活起来,才尽其用?庆元探索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围绕三大传统产业和生物科技产业,建立多元化、专业型的企业共享“人才库”,为企业破解技能人才短缺、攻克技术难题提供精准式帮扶。
庆元精创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食用菌菌棒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企业,过去主要以菇农分散加工为主,投工投劳大,质量难以保障,菌棒成品率低。2022年,该公司与共享人才吴伟龙团队建立合作,并在吴伟龙的指导建议下引进自动化、智能化装袋机械,实现了高效灭菌和无菌车间全自动接种。
除了“共享人才”为企业赋能,庆元还出台了柔性引才政策,广泛吸纳各类优秀“星期天工程师”为竹制品、食用菌等传统企业破解企业高端人才用人难难题,2017年以来,249名“星期天工程师”为庆元企业破解发展难题1600余项,点对点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攻关等开展智力服务2900余次,带动企业增收超亿元。
山区县发展既要自力更生,也要善借外力,最大化承接输血造血红利。2023年,在山海协作的基础上,庆元县与嘉善县携手入围全省18个工业大县与山区县制造业结对促共富创建名单,连续三年获得省级激励资金1000万元。
技术创新是必然趋势,然而传统产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成为困扰庆元企业家的一大难题。通过嘉善牵线,庆元成功与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签订产业科技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由嘉善县提供100万元左右经费,通过创新中心团队为庆元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庆元企业家只需提供技术需求,便可获得菌菇等食品开发、竹木材料创新研究、农产品初、深加工等各方面技术服务,帮助拓展研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新技术。
此外,庆元将促进新生代企业家健康成长作为事关长远的战略性工作来抓。“除了协助企业申报项目、搭建交流平台之外,我们还根据行业类别、企业家成熟度等维度,针对性设置企业培训课程。今年以来组织‘丽商菁英’研修班、专精特新企业家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培训20余场,为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搭建学习提升、交流互动、协同发展的桥梁。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创二代’需求,开展企业家青蓝结对,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加大金融支持,推动我县新生代企业家接好政治班、事业班、社会班。”庆元县经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