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丽水经信系统紧紧围绕全力拼经济工作主线,以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为牵引,聚焦发力保稳促调、集群培育、数字赋能、精准服务四大核心工作,奋力实现工业经济“稳进向好、预期增强”发展态势,主要指标排名靠前,多项工作取得突破。
一、工业经济运行“稳进”提质,规模再上新台阶
创新实施企业“三转”专项行动,高位推进稳订单稳生产促转型,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逐月回升向好态势,全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全省排名第4,增速创19个月新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4%,全省排名第3。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424亿元,首次突破4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达2284亿元。
二、制造业投资表现“亮眼”,总量实现三年翻番
全面开展“招大引强”大会战,全力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全年全市共引进亿元以上制造业大项目187个,全市工业投资增长51.7%、制造业投资增长31.4%,两项均居全省第1位;制造业投资205.7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首次突破200亿元;新投产上规企业88家,居全省第4位。
三、数字经济持续“速提”,数实融合多场景赋能
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全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9%,全省排名第2位;半导体全产业链实现产值97.0亿元,增长36.4%;丽水数字经济主平台“四园一基地”全年营收首次破100亿元;新增方正电机省级“未来工厂”,华威门业省级试点,累计达4家;新增13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累计达33家;规上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覆盖率达79.1%;生态合成革产业大脑为全省50个产业大脑中实现“自主盈利”标杆项目。
四、集群培育持续“聚焦”,五大产业占比创出新高
以“1315”特色产业链为切入口,全力融入全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开发区关键核心零部件、缙云数控机床整机、青田高端新材料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丽水市以“链长制”为牵引,奋力实现生态工业跨越式发展》入围省“十项重大工程”典型经验做法。全年五大主导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554.2亿元,增长11.1%,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68%,比上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
五、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出圈”,全链布局高端突围
锚定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六大重点领域,百亿级产值目标,开展全产业链协同、全市域布局三年行动计划。高规格召开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大会、上海招商大会、第四届中国(龙泉)灵芝大会;灵芝被正式纳入药食同源目录;松阳打造“江南药谷”、景宁布局畲药大健康、莲都建设美丽健康产业“生态圈”。全年共招引中医药大健康重点产业项目23个,总投资额88.99亿元,重点打造的维康灵芝孢子粉、银黄滴丸、康恩贝金笛复方鱼腥草合剂等大单品,全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6000万元、1.5亿元和3.5亿元。
六、产业平台全力“拓展”,发展空间由散到聚
制定实施《丽水市十大生态产业平台“二次创业”工作方案》,全力谋划拓展用地增量,优化提升存量用地。33块计划拓展地块共新增可供工业用地8004亩,累计新增供地199宗7837.4亩(含新出让用地6008.1亩、二次开发1829.3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0.6%;新出让用地面积占全部用地出让比例70.9%,居全省第4位。持续推进“腾笼换鸟”攻坚,共整治高耗低效企业417家,腾出用地4989亩、用能3.5万吨标煤;20个集中连片整治区域完成整治(收储)2506.87亩。
七、精准服务持续“优化”,企业梯度培育超预期
“丽即兑-政策找企业”系统,完成兑现8161件次,兑现金额23.69亿元,惠及企业4011家,《“丽即兑”AI+政务打造“政策兑现大脑”》案例获工信部服务中小企业优秀案例;开展“小微你好”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选派1660名助企服务员实现规上企业服务全覆盖,“企业码”累计线上收集企业诉求2389个,已办理2389个,办理率100%;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累计达33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5家,累计318家,均超出预期。
八、争创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荣誉资金再创“新高”
全年共争取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激励资金1.44亿元增长18%,7个县区入选省制造业高质量结对促共富示范创建财政专项激励(每个对子补助1亿元连续3年)。全市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省级以上示范试点荣誉53类,780 项,其中国家级20项、省级760项,多项实现创新高或零突破,缙云县获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高荣誉“天工鼎”、莲都区获得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督查激励,4家企业(产品)入围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5G工厂名单,首次获评2个省级绿色低碳园区、1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市经信系统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推进新型工业化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定“工业强市”方向不动摇,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大育强,一手抓新兴产业招大引强、招高引优,锻造“人无我有”的新质生产力,不断夯实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强固根基。